最新刊期

    2024 45 5

      名师名医专栏·献礼百年校庆

    • 姚志彬
      2024, 45(5): 673-67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12.001
      摘要:医学与艺术的根源在于对生命的维护与表达,医学关注疾病与健康,艺术则表现生命的情感。历史上的医学实践与艺术交织,如古希腊医学家通过艺术理解解剖学,达·芬奇则是医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他们的跨学科思维为医学创新提供了重要灵感,如诺贝尔奖得主在研究中受艺术启发,推动了科学突破。艺术治疗逐渐融入现代医学,通过音乐和绘画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医学不应仅限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医者的人文素养、情感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的理想。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备艺术素养的医生,他们不仅能够治疗疾病,也能为患者带来温暖和关怀,实现医学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融洽医患关系和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医学;艺术;医学人文建设;医患关系;医疗质量   
      40
      |
      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945641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特约综述 ·献礼百年校庆

    • 夏婷婷,黄怀球
      2024, 45(5): 677-68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9
      摘要: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主要由白念珠菌(CA)引起。增加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如怀孕、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和激素替代疗法等增加VVC易感性。雌激素可通过调控CA菌丝生长、宿主固有免疫细胞和阴道上皮细胞的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影响VVC进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Candidalysin(CL)是一种对黏膜感染至关重要的真菌肽毒素,在CA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CL由ECE1基因编码,雌激素调控ECE1表达。本文就雌激素和CL与 VVC之间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明确雌激素和CL在VV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念珠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雌激素;Candidalysin;炎症   
      32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7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基础研究·献礼百年校庆

    • 蒋梅,邓栩,邱子雄,崔晓军,付媛
      2024, 45(5): 683-693.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4
      摘要: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CD转基因小鼠来源的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胚胎大脑皮质、成年海马齿状回(DG)中增殖和分化的细胞数目;水迷宫实验检测老年AICD转基因小鼠对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ICD转基因模型体外NPCs、胚胎皮质、海马DG区域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减少(P < 0.05),即AICD抑制不同时期AD模型小鼠的神经发生。水迷宫结果显示AICD增加AD模型小鼠逃逸潜伏期,减少其跨越平台次数,并减少DG区域神经元数目(P < 0.05)。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ICD参与调节AD发病进程中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靶点有1 723个,关键靶点有TP53、CTNNB1、Akt1、EGFR、SRC、EP300、HDAC1、STAT3、HSP90AA1和MAPK1;另外,KEGG通路注释分析发现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在AICD调节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起关键作用。结论表明AICD可以抑制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发生进而损害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PI3K-Akt和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AICD在AD发病进程中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网络药理学   
      27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5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肖力,王晓娥,黄文起,崔宇
      2024, 45(5): 694-700.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0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HCN)离子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 2 μg/(kg·min)1 h建立痛觉过敏模型。在瑞芬太尼输注前30 min皮下注射伊伐布雷定(5 mg/kg),观察对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作用。40只小鼠被平均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瑞芬太尼组(remifentanil)、瑞芬太尼+溶剂组(remifentanil + vehicle)、瑞芬太尼+伊伐布雷定组(remifentanil + ivabradine)。其中,每组取6只小鼠用于观察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前1 d (baseline),输注后1 d、3 d和5 d机械和热痛阈值。每组取4只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后1 d脊髓背角c-Fos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瑞芬太尼输注后1 d和3 d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01),同时瑞芬太尼输注后1 d脊髓背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01)。与溶剂组相比,皮下注射伊伐布雷定有效抑制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P<0.001),并且抑制瑞芬太尼输注后1 d脊髓背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增加(P<0.001)。结论伊伐布雷定可能通过抑制外周伤害性初级感觉神经元到脊髓的兴奋性传入,有效抑制瑞芬太尼诱导的小鼠痛觉过敏。  
      关键词: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伊伐布雷定;小鼠;c-Fos;环核苷酸门控   
      30
      |
      3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70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杨翘睿,王晓娥,崔宇,肖力
      2024, 45(5): 701-70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1
      摘要: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GIRK)亚单位GIRK1和GIRK2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 μg/d)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在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ε(PKCε)选择性抑制剂εV1-2 (10 μg),观察对吗啡耐受以及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表达的影响。24只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四组:生理盐水组(saline)、吗啡组(morphine)、吗啡+生理盐水组(morphine + saline)和吗啡+εV1-2组(morphine + εV1-2)。所有大鼠在1 d、3 d、5 d和7 d,药物注射前和吗啡注射后30 min后检测热痛阈值,在第7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的表达。结果荧光双染显示,GIRK1和GIRK2主要分布于大鼠脊髓背角I-Ⅱ板层,且与μ阿片受体(MOR)共染。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导致吗啡镇痛效应显著下降(P<0.001),同时导致脊髓背角GIRK1(22.45±10.58 vs. 62.83±20.80, P<0.001)和GIRK2(23.67±8.78 vs. 50.17±11.05, P=0.001)表达显著降低。荧光双染显示,PKCε与GIRK1和GIRK2在脊髓背角共染。鞘内注射εV1-2可以有效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P<0.001),且抑制吗啡诱导的GIRK1(54.50±10.37 vs. 19.33±9.48, P<0.001)和GIRK2(39.83±6.24 vs. 15.83±9.58, P=0.001)表达降低。结论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下调与吗啡耐受密切相关,PKCε是吗啡诱导GIRK1和GIRK2下调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吗啡;耐受;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1;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2;蛋白激酶C-ε   
      28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571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临床研究·献礼百年校庆

    • 吴滔,张学培,卢烨,邹耀威,欧阳志明,马剑达,戴冽
      2024, 45(5): 709-71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8
      摘要:目的了解焦孔素D(GSDMD)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血管内皮细胞(VE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介导的细胞焦亡对VEC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2例RA及对照组18例非炎性关节病(Orth.A)患者膝关节滑膜,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活性GSDMD-NT段蛋白水平并分组比较RA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免疫荧光双染检测RA滑膜GSDMD的细胞定位。体外RA滑液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模拟炎症环境,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siRNA转染敲减GSDMD,检测HUVEC细胞焦亡、分泌细胞因子、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结果RA滑膜组织表达GSDMD-NT显著升高,GSDMD-NT高表达组RA患者关节破坏更严重,滑膜微血管计数更高;RA滑膜VEC表达GSDMD; RA滑液可诱导HUVEC发生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多,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增强;下调GSDMD表达可逆转上述效应。结论GSDMD介导的少部分滑膜VEC焦亡可能通过分泌VEGF诱导其余VEC增殖、迁移以及血管新生参与RA关节破坏进程,可能是抑制RA关节破坏的新靶点。  
      关键词:细胞焦亡;类风湿关节炎;焦孔素D;血管内皮细胞;关节破坏   
      15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57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郑海霞,刘慧蓉,李宇彬
      2024, 45(5): 719-727.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5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南部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生育力保存(FP)的认知情况及其科普需求。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22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期间,对本院及来我院进修且来自华南和西南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共收集398份问卷。排除无效问卷14份,最终有效问卷为384份。调查内容包括地区、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教育背景、FP 认知及科普需求等,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护人员对FP认知程度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包括384名医护人员,其中医师256名,护士128名。98.96%的研究对象认为FP对家庭和社会人口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FP方式中,卵子冷冻的知晓率最高,医师和护士的知晓率分别为98.44%和99.22%。同行交流是医护人员获取FP知识的主要途径,医师和护士通过同行交流获取FP知识的比例分别为92.97%和89.06%。单因素分析表明,学历、科室、工作所在地与FP认知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和科室是关键影响因素(P<0.05)。结论近年来随着FP的推广,医护人员对FP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明显不足,本调查中医护人员的FP知晓率虽较既往研究提高,但仍仅有78.13%,特别是卵巢组织冷冻技术的知晓率较低,医师和护士对该技术的知晓率分别为69.53%和53.13%。因此,应针对不同医护群体采用合适的科普方式和方向,以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FP的认知程度,从而服务广大有需求的患者。  
      关键词:生育力保存;认知;问卷;科普;医护人员   
      19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717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罗宇燕,肖云妃,郑子林,李雅茜,马嘉怡,翁艺芳,郑伟旋,黄湛镰
      2024, 45(5): 728-73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6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和行为,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就诊的18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其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共回收问卷549份,有效问卷503份,有效率为91.6%。503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平均知识评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为(14.58 ±8.49) 分、( 25.21 ± 6.92) 分、(47.58 ± 3.33) 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分别为36.46%、63.02%、95.16%。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业人群的知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教育程度、医保状态对知识评分影响显著(P<0.05);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的态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年龄、职业、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对行为评分影响显著(P<0.05);患者期望获得药师的药学服务,主要形式包括面对面沟通、网络平台咨询和电话咨询。用药知识需求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及应对措施、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漏服药的应对办法并提高依从性的措施。结论广州市某三甲医院HIV感染者对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合理用药意识良好,但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高,个别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服药依从性,导致用药安全隐患。患者对开展艾滋病合理用药相关药学服务的需求迫切。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晓率;态度;行为;调查和问卷;广州市   
      21
      |
      1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702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钟艳平,伍立桃,李桢,周丹,全湛柔,梁爽,邓志辉,张胤鸣
      2024, 45(5): 739-744.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6
      摘要:目的调查深圳汉族人群42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含41个非CODIS系统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GCU21+1和阅微MR23荧光扩增试剂盒对深圳汉族人群435个无关个体STR基因座进行序列多态性分析。通过Modified-Powerstates和arlequin v3.5软件统计等位基因频率、法医遗传学参数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深圳汉族人群435个无关个体共检出418个等位基因,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42),频率分布在0.001 1~0.552 9之间。D1S1656和D21S1270基因座多态性最高,均检出16个等位基因;D4S2408基因座检出的等位基因最少;个体识别能力(DP)为 0.798 8(D1S1627)~0.968 6(D7S304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68 0(D1S1627)~0.859 8(D7S3048),杂合度(H)为0.627 6(D1S1627)~0.878 2(D20S470)。结论4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在深圳地区汉族群体遗传多态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个体识别能力,在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尤其是单亲或出现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所得的数据亦为STR群体遗传学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法医遗传学;遗传多态性;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深圳;汉族   
      26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680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赵君雅,陈梦婷,周旭辉,余太慧
      2024, 45(5): 745-754.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4
      摘要:目的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为标准,探讨双能CT (DECT) 增强评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超声自发显影 (LAAT/SEC)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拟行射频消融术者,根据TEE结果将患者分为非 LAAT/SEC 组与LAAT/SEC 组,分析两组间DECT各参数间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筛选诊断LAAT/SEC风险因素从而构建LAAT/SEC风险诊断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房颤患者,其中非 LAAT/SEC 组42例,LAAT/SEC 组22例。两组间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分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AAT/SEC 组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前后径大于非LAAT/SEC 组(P = 0.047;P < 0.001)。两组间第一期CT增强扫描左心耳/主动脉 (LAA/AA) CT比值及DECT定量参数 (Zeff、Rho、λHu、nIC) 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Zeff, Rho是诊断LAAT/SEC的独立因素,DECT多参数综合模型 (Zeff-Rho) 诊断LAAT/SEC的AUC值达0.96 (95%CI: 0.92, 1.00),准确度0.92 (95%CI: 0.83, 0.97)。结论DECT定量参数中Zeff、Rho是LAAT/SEC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DECT 的多定量参数 (Zeff-Rho) 模型诊断LAAT/SEC 效能可能优于单参数及常规CT。  
      关键词:左心耳;血栓;双能量;CT;碘图   
      19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5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综述

    • 龚玉雯,王志平
      2024, 45(5): 755-763.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3
      摘要:SRC激酶是一种与膜相关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细胞生长、分裂、迁移和存活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它还通过不同机制调节癌细胞中的葡萄糖代谢,如直接调节葡萄糖代谢相关酶和葡萄糖转运体,或间接调节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等。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阐明了SRC激酶在调控癌细胞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还讨论了以SRC为靶点的各种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探讨研发更高选择性和更高活性的SRC抑制剂,使靶向SRC成为治疗肿瘤的新希望。  
      关键词:SRC激酶;糖代谢;沃伯格效应;抑制剂;肿瘤;靶向治疗   
      45
      |
      10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67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刘艳,董新刚
      2024, 45(5): 764-77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827.001
      摘要:随着世界老龄化不断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逐年上涨。研究表明,神经炎症是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病理机制,而星形胶质细胞是参与神经炎症调控的关键神经胶质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外周免疫细胞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功能、谷氨酸循环、能量代谢等,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故本文进一步探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所介导的炎症机制的具体表现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以期从星形胶质细胞角度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改善疾病临床症状。  
      关键词: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免疫细胞   
      52
      |
      25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22671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周熙瑞,刘爱平
      2024, 45(5): 777-784.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7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有研究显示,ADHD与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变应性鼻炎以及食物过敏等儿童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高度的共病特征。过敏性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ADHD的发生发展,提示了两类疾病在神经-免疫层面可能存在紧密联系。尽管两者之间的共同发病机制及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多项研究揭示了两者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本文对儿童过敏性疾病与ADHD之间的关联研究做一综述,并探讨二者可能的共病机制,并对过敏性疾病与ADHD共病治疗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地关注预防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健康意识,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患病风险,为儿童健康构筑起更加全面和坚实的保护屏障。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关联;机制   
      31
      |
      4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698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杨溢珂,任亚锋
      2024, 45(5): 785-79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827.002
      摘要:脊髓损伤(SCI)是一种病情重、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所导致的严重的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SCI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由于药物不能通过血脊髓屏障直接输送到SCI部位,且SCI后的局部微环境不利于植入干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增殖,使SC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不令人满意。水凝胶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可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作为装载干细胞或药物的递送系统,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控制其释放,也可以作为生物支架,支持和引导轴突再生,有效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水凝胶的分类及功能特性,并进一步讨论了水凝胶在SCI修复中的改善脊髓损伤的抑制性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血脊髓屏障修复等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凝胶治疗SCI的临床应用及未来脊髓再生策略的探索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脊髓损伤;水凝胶;作用机制;微环境;神经再生   
      42
      |
      10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2266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基础研究

    • 孟纯雪,王菲,孙文静,杨楠,赵海龙,张生富,马惠昇,郭斌
      2024, 45(5): 797-80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7
      摘要:目的探究电针对少弱精症大鼠精子质量、性激素水平以及睾丸组织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雄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阳性药物组,应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少弱精症大鼠模型,分别对电针组(每天电针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30 min/次,连续28 d)、阳性药物组(以10 mL/kg 左卡尼汀口服液灌胃,连续28 d)进行干预。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精子数量、精子活力率、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清性激素睾酮(T)指标变化;采用HE染色法对睾丸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睾丸组织中 TGF-β1/smads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精子数量、精子活力率均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性激素水平比较: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 T 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 FSH、LH 水平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 T 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 FSH、LH 水平显著降低(P<0.05)。 HE 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出现典型 AR 病理特征,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睾丸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 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睾丸组织中模型组 TGF-β1/smads 通路 TGF-β、p-smad2、p-smad3 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 TGF-β、p-smad2、p-smad3 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够提高少弱精子症大鼠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率,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大鼠的生精环境,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影响睾丸生精过程有关。  
      关键词:少弱精症;电针;精子质量;性激素;TGF-β1/smads信号通路   
      26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59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陈晓晨,胡英,许玉珍,龙启福,马茹雪,永胜
      2024, 45(5): 806-817.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1
      摘要:目的探究低氧暴露对小鼠脾脏组织碳代谢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分别在海拔400 m和4 200 m饲养,每组5只,30 d后无菌取出脾脏组织,通过转录组测序,蛋白质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蛋白以及差异代谢物,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关键通路,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对通路中关键基因和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测序发现,低氧暴露下有4 213个基因出现显著性差异表达,其中1 947个基因表达上调,2 266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蛋白分析发现166个蛋白表达上调,39个蛋白表达下调;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表明,高原低氧条件下存在133个差异代谢物,95个上调,38个下调;通过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蛋白以及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到碳代谢通路,因此,对碳代谢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和蛋白进行验证,发现碳代谢通路中PGAM2、ENO3、PRPS2、PGLS、RPE、IDH3A、SUCLA2、MDH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高原低氧环境通过抑制机体碳代谢通路,减弱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致使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失衡等。  
      关键词:多组学;低氧;脾脏;碳代谢;能量;小鼠   
      26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58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袁丽,邹凯南,郝世诚,邓海霄,张金佩,吴丽彬,贺航
      2024, 45(5): 818-82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2
      摘要:目的在塑料方向盘或鼠标等非渗透性载体上开展手部脱落细胞的一次转移、二次转移等研究。方法首先检验实验室DNA灵敏度、混合DNA分型的检出限,以了解本实验室检验微量DNA的能力。用生物物证粘取器直接粘取志愿者超1 h未洗的手、粘取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用利手触摸的载体、粘取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相互握手后立即或30 min后接触的载体、粘取第二人触摸第一人日常使用的载体后再转回第一人触摸10 min的载体,以及模拟在日常检验样本中混入他人手部脱落细胞,对上述检材进行DNA检验。结果本实验室检验平台可以从低至0.020 ng的DNA中获得完整分型,可以从1:9的混合DNA中检出次要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不洗手条件下有85%检材检出完整DNA分型;志愿者洗手后30 min利手触摸的载体有77%能够检出完整一次转移DNA分型,个体可区分好脱落者和差脱落者,男女性别之间、载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相互握手后立即接触的载体有75% 检出了对方基因型(即二次转移DNA),检出STR基因座从0个至23个,而在手部脱落细胞交换后30 min再触摸的载体上检出二次转移机会和检出基因座数目均大幅降低;在日常检验样本中混入他人的手部脱落细胞中未检出脱落细胞DNA;当两人轮流用手接触载体时,DNA图谱的主要贡献者并非都为最后接触者。结论可以从非渗透性载体上检出一次或二次转移DNA,根据手部脱落细胞沉积程度,个体分为好脱落者和差脱落者,这也是影响转移DNA检出情况的重要因素。结合实验室DNA检验灵敏度,在手部接触性检材检出DNA时,结果解释需考虑活动层级可能发生的二次转移。  
      关键词:法医物证;脱落细胞;转移DNA;非渗透性载体;活动层级;交通车辆   
      21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71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临床研究

    • 卢佩瑶,陈若瑜,曹丹,张良
      2024, 45(5): 826-834.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5
      摘要:目的基于超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UWF SS-OCT)及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UWF SS-OCTA)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14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58只眼睛的SS-OCT图像以及69个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SS-OCTA图像进行分析,运用Goodman-Kruskal’ s Gamma方法评估玻璃体后脱离(PVD)与DR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统计不同PVD程度下PDR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随着DR严重程度进展,PVD的程度与DR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Gamma=-0.294,P<0.001),即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程度增加,DR程度更加严重。其中,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眼PVD程度与DR严重程度的负相关更加显著(Gamma=-0.620, P<0.001),且视网膜新生血管更倾向于在视网膜玻璃体粘连区域生长。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程度与DR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DR患者管理中运用SS-OCT评估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16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7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张欢,孙盈盈,夏寅,李元海
      2024, 45(5): 835-843.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13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隐匿阴茎矫治术后早期不良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隐匿性阴茎矫治术患儿88例,手术时间小于1 h,年龄4~10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n=44)和对照组(C组,n=44),E组麻醉诱导前20 min予以艾司氯胺酮0.5 mg/kg预处理,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注,两组均采用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术前一天和入手术室时采用m-YPAS评估焦虑状态,记录诱导期ICC评分。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手术开始(T2)、入PACU(T3)、入PACU后10 min(T4)、出PACU前(T5)患儿的HR和MAP。记录苏醒期间PAED、FLACC评分。留取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MCP-1、Cortisol、Epinephrine水平。术后第3天、第7天对所有患儿行PHBQ问卷评分。结果E组术后第3天、第7天术后出现不良行为改变(NPOBCs)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1.8% vs. 63.6%,P<0.05; 18.2% vs. 40.9% ,P<0.05)。E组术后第3天PHBQ中分离焦虑、睡眠焦虑、饮食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焦虑、攻击性、冷漠退缩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PHBQ中各项指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术后MCP-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艾司氯胺酮和入手术室的m-YPAS是患儿术后早期NPOBCs的影响因素,且二者作为预测NPOBC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659(0.544,0.774)和0.918(0.849,0.988),敏感性分别为66.70%和92.90%,特异性分别为65.20%和8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U中PAED评分和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可以降低接受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儿童的术后早期NPOBCs的发生,且可能与降低术后MCP-1有关,同时不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焦虑;术后不良行为改变;儿童;全身麻醉   
      19
      |
      1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6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 冯小利,李振华,陈慧敏,谢文志,陈力量
      2024, 45(5): 844-85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907.002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LTS)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LT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CHF患者291例,根据患者入院后检测的甲状腺功能,将其分为LTS组107例和非LTS组18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资料和生化指标,同时对可能引起LTS的危险因素中的数值变量(除年龄)均采用中位数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对各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老年CHF患者合并 LT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LTS发生呈正相关(OR 值分别为1.893、2.356、1.021、1.815, P < 0.05),而血清白蛋白(Alb)与LTS呈负相关(OR = 0.412, P < 0.05),即血清Alb水平越低,LTS越容易发生,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列线图后,其C指数为0.807[95% CI = (0.757,0.856)];内部验证的校准曲线表明此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良好;ROC 曲线分析显示此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良好。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Scr、CRP、IL-6、Alb及心功能分级可能是LTS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Alb可能是LTS发病的保护因素。基于以上多种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LTS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可为临床个体化防治提供指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血清白蛋白;危险因素;列线图   
      1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861692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9-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