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主编:高国全

ISSN:1672-3554

CN:44-1575/R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电话:020-87690764, 87690974, 87690694

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大学北校园办公楼前座一楼(510080)

快捷入口

  • 作者中心 作者中心
  • 专家中心 专家中心
  • 编辑中心 编辑中心
  • 期刊管理中心 期刊管理中心
  • 当期目录
  • 网络首发
  • 过刊浏览
更多
Volume 46 期 3,2025 2025年46卷第3期
  • 特约综述

    孙丹丹, 田国宝

    DOI: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5.0301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早期诊断和精准化治疗乳腺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细菌及其代谢物对乳腺癌发展与治疗的研究现状,详细探讨了细菌及其代谢物在乳腺癌发展及干预中的作用与机制。这些机制包括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损伤DNA以及调控细胞生物学特征等。工程菌因其在靶向肿瘤和激活免疫方面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已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进一步对工程菌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制定靶向治疗策略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虽然细菌及其代谢物通过多种机制影响乳腺癌的发展与治疗,并能够增强癌症治疗效果,减轻治疗不良反应,但细菌在抗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细菌组成的高度个体化导致治疗缺乏普适性,而细菌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研究难度。未来亟需更深入地探索细菌及其代谢物影响乳腺癌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推动细菌在抗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细菌;代谢物;肿瘤;治疗   
    105
    |
    5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114186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20
  • 综述

    侯宇, 赵英鹏

    DOI: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5.0302
    摘要: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我调节机制,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和酵母细胞的溶酶体或液泡中,对维持生命活动及物质代谢的平衡至关重要。当细胞处于应激状态(如营养缺乏、物理化学刺激、感染、氧化应激等),或细胞质中积累了老化或受损的细胞器,自噬过程就会被激活,通过降解并循环利用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清除潜在的有害物质,将降解产物用于能量供应和大分子的再合成,从而帮助细胞维持稳态。自噬激活剂是指能够促进细胞自清除过程的化合物或药物(如mTOR抑制剂、AMPK激动剂、SIRT1激活剂、溶酶体增强剂等),它们通过作用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或蛋白,增强自噬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及其代谢过程,进而对机体产生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具有促进自噬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被发现,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作为自噬激活剂,在治疗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部分相关药物甚至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探讨多种类型自噬激活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旨在为自噬激活剂在疾病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噬;自噬激活剂;信号通路;细胞稳态;临床应用   
    94
    |
    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114966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20

    肖智勇, 魏楚蓉

    DOI: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5.0303
    摘要:全氟辛烷磺酸(PFOS)具有显著生物毒性,能够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PFOS暴露可使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降解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以及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包括PI3K/AKT、p38 MAPK、氧化应激和钙信号通路。血脑屏障的损伤可能引发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而PFOS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进而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本文旨在综述PFOS诱导血脑屏障损伤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并建议未来研究可聚焦于发展更精确的体内模型、利用更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更细致的分子机制、探讨PFOS与其他环境毒素的协同作用,以期为临床防治PFOS诱导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血脑屏障;神经毒性;机制;信号通路   
    52
    |
    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115072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20

    张贝贝, 任亚锋

    DOI: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5.0304
    摘要:脊髓损伤(SC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导致运动、感觉、认知、平衡、步行等功能障碍,甚至会引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方法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差,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且主要在医院进行;而虚拟现实(VR)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模拟的虚拟环境让患者沉浸其中,进行特定环境和任务的功能训练,获得真实体验感,以达到评估、治疗的效果。VR技术具有趣味性和交互性,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为居家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综述系统介绍了VR技术在SC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其在评估患者功能障碍、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和步行功能、缓解疼痛、促进认知和精神障碍恢复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其他功能障碍的影响和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同时,本文深入探讨了VR技术目前的优势和不足,旨在深化医生和治疗师对VR技术的认识、推动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脊髓损伤;虚拟现实;评估;治疗;应用   
    50
    |
    5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0114749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5-20
查看更多
  • 专题专栏
  • 虚拟专题
  • 短视频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