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45 4

      综述

    • 王士伟,康龙丽
      2024, 45(4): 493-50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8
      摘要: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心肺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血管收缩和肺动脉增生性重构以及右心室肥厚引起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深入探究PAH发病机制可以发现,其相关途径有血管增生、血管壁重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与基因调控等。虽然近年来PAH在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其死亡率仍然很高,当前临床治疗方法并未有效改善预后,该病对患者身体、社会、工作和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将对PAH治疗方面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PAH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关键词: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分子机制;血管重塑;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32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9582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王立琴,柳江燕
      2024, 45(4): 503-510.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7
      摘要:锕-225(225Ac)具有高传能线密度、适宜的半衰期、短粒子射程和良好的配位能力等特性,是很有医用前景的α核素之一,在肿瘤的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225Ac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常用螯合剂(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奥曲肽、纳米载体等),围绕着以多肽或小分子为靶向分子、以单克隆抗体或蛋白为靶向分子和基于纳米载体的TAT药物,综述了225Ac标记的靶向药物在肿瘤中的应用和纳米材料对225Ac衰变子体的保留作用,分析其应用于治疗的价值,总结了225Ac标记方法和适宜螯合剂的选择、靶向性的提高、毒副作用,展望了225Ac国产化以满足未来的临床需求,以期为后续的225Ac标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锕-225;α核素;肿瘤;靶向α治疗;多肽;抗体;纳米载体   
      17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8381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张旭,刘炳峰
      2024, 45(4): 511-51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12
      摘要:科研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双一流”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管理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从学科实验室分类及特点、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和考核等各工作方面进行剖析,总结了基础医学类实验室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从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监督、全员安全意识和制度执行力等方面的实验室管理视角进行阐述,以期望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创见性的科学指导依据,期望建立健康、安全的实验环境,保障实验室工作安全进行。  
      关键词:基础医学类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   
      25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9584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吴新,任彬彬
      2024, 45(4): 519-529.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10
      摘要:近年来,脊髓损伤(SCI)的发病率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由此引发的运动障碍给患者本身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尽管目前临床上对SCI后运动障碍的治疗手段多样,主要集中在通过给予外在刺激的方法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仍缺乏根治性的方案。硬膜外电刺激(EE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已在多项国际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对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显著潜力,具有疗效显著、方便易行、适用广泛、可调节性强等优势,对SCI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有很多大助益,在脊髓损伤康复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研究多局限于SCI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等,且多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EES这一新兴疗法少有集中研究,本文旨在综述EES的基本原理、潜在作用机制以及其在SCI后运动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EES治疗SCI后运动障碍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脊髓损伤;硬膜外电刺激;运动障碍;康复;综述   
      22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8383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栗文静,白艳杰
      2024, 45(4): 530-53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2
      摘要:BDNF/TrkB信号通路作为神经元生长、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的关键调节器,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等。研究表明针刺能调节BDNF/TrkB信号通路的活性,对以上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其作用机制与参与突触结构重塑,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发生和突触再生等有关。本文综述了BDNF/TrkB相关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及针刺对该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针刺对BDNF/TrkB信号通路的精准调控,以开发更高效安全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针刺;BDNF/TrkB信号通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脊髓损伤;作用机制   
      2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9586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基础研究

    • 王成毅,蔡粤芳,宁振求,邓敏贞,孙景波,Sookja Kim CHUNG,李岩,程骁
      2024, 45(4): 539-54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701.001
      摘要:目的探究壮通饮通过Nrf2-SCL7A11/xCT-Gpx4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低剂量壮通饮组(ZTY-L+MCAO),高剂量壮通饮组(ZTY-H+MCAO),每组5只。其中MCAO组采用硅胶线栓法进行造模,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1h,拔出线栓再灌注72h后进行心脏灌注取脑,Sham组除了不插入线栓其余操作同MCAO组。采用Zea-Longa法对小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采用TTC染色评估小鼠脑梗死体积;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评估脑损伤程度;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评价三价铁离子蓄积水平;qPCR检测铁离子转运相关载体受体TfR1和DMT1、脂质过氧化相关基因ACSL4以及铁死亡标志物PTGS2 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4-HNE的含量评估小鼠大脑脂质过氧化水平;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脑组织中Nrf2、SCL7A11/xCT、Gpx4蛋白水平。结果①壮通饮改善了MCAO/R后小鼠神经功能(P<0.05)和大脑梗死体积(P<0.05)及缓解MCAO/R后大脑皮层细胞病理损伤。②壮通饮减弱了MCAO/R后小鼠大脑组织的三价铁离子蓄积状态;减少MCAO/R后小鼠大脑中与铁离子转运入细胞内相关载体TfR1和DMT1 mRNA的表达(P<0.001);下调MCAO/R后小鼠大脑脂质过氧化物4-HNE含量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酶ACSL4 mRNA表达(P<0.001);降低MCAO/R后小鼠大脑铁死亡标志物PTGS2 mRNA表达(P<0.001)。③壮通饮增加MCAO/R后Nrf2入核表达(P<0.001),以及增加xCT和Gpx4在神经元中的表达(P<0.001)。结论壮通饮能够改善MCAO/R小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缓解大脑皮层细胞病理损伤,影响Nrf2-SCL7A11/xCT-Gpx4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表达,所以壮通饮改善小鼠MCAO/R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rf2-SCL7A11/xCT-Gpx4通路调节铁死亡水平达到的。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铁死亡;壮通饮;Nrf2-SCL7A11/xCT-Gpx4通路;机制研究   
      6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210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潘甚豪,曹东芳,赵凡一,赵思捷,张承皓,梁建峰,伍健伟,袁忠民
      2024, 45(4): 549-55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711.003
      摘要:目的探究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CGNs分为存活对照组(用含K+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即25 K组)、凋亡组(用含K+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即5 K组)、以1/50、1/40、1/30、1/20、1/10浓度(稀释50、40、30、20、10倍)疏血通注射液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疏血通处理组)以及对应不同浓度(2 U/mL、2.5 U/mL、3.34 U/mL、5 U/mL、10 U/mL)水蛭素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水蛭素处理组),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并统计凋亡率。在蛋白印迹实验中,在25 K和5 K条件下用1/50、1/10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以及对应2 U/mL、10 U/mL浓度水蛭素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im、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核染色结果显示,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5 K凋亡组凋亡率增加;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下降,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下降越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Cleaved Caspase-3、Bim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通过抑制Bim表达,进而抑制线粒体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关键词: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疏血通;水蛭素;Bi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9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8329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钟思敏,张东东,郭舒月,张逸铠,刘思阳,金真伊
      2024, 45(4): 557-56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08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对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应答反应较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与肿瘤组织白细胞介素(ILs)表达水平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其在NSCLC患者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既往研究数据中回顾性收集确诊为NSCLC且经过ICB治疗的61例患者,取得其ICB治疗前的肿瘤组织转录组测序及生存相关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显著影响患者ICB治疗疗效与预后的ILs,以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疗效和总生存期(OS)评价患者的预后,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曲线分析ILs对NSCLC患者ICB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作用及效能。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与NSCLC患者OS相关的ILs(P < 0.1),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的ILs,结果提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与NSCLC患者ICB治疗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IL-17D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PFS和OS显著负相关,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对比低表达患者6.5个月[95%CI为(1.178,3.655),P = 0.009],中位OS高表达组对比低表达组为9.8个月对比21.8个月[95%CI(1.116,4.392),P = 0.018],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性能较好[AUCPFS = 0.702,95%CI(0.562,0.842),P = 0.027;AUCOS = 0.684,95%CI(0.550,0.818),P = 0.014]。虽然IL-11和IL-36A不能很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PFS和OS(P > 0.05),但当两者与IL-17D的表达模式联合时,发现上述3种ILs均为高表达的NSCLC患者,中位PFS与OS分别缩短至2.2个月(P = 0.003)和3.0个月(P < 0.001),ROC曲线表明其预测效能得到提升[AUCPFS = 0.748,95%CI(0.615,0.880),P = 0.007;AUCOS = 0.703,95%CI(0.573,0.833),P = 0.007]。结论IL-11、IL-17D和IL-36A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较高,与患者不良的PFS和OS相关,可能为NSCLC的ICB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IL-11;IL-17D;IL-36A;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16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84010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徐磊,赵润平,陈洁云,杨艳鲜,郭锡龙,代敏,田国宝,秦丽娜
      2024, 45(4): 567-581.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11
      摘要: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抑郁症与较高的细菌感染风险相关;然而,这是否是一种因果关系,以及抑郁症如何影响感染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模型,探究抑郁表型在小鼠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小鼠经CUMS诱导4周,通过行为学测试评估抑郁表型。随后,小鼠腹腔注射肺炎克雷伯菌模拟细菌感染,感染后48 h收集血清和腹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 HE)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性因子水平。此外,对感染前收集的小鼠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并检测未感染小鼠结肠组织中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UMS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0 1, t=5.426),蔗糖偏好率显著降低(P<0.001, t=4.937),游泳静止时间显著增加(P<0.001, t=16.37),旷场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 t=3.575)。生存分析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感染后CUMS小鼠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UMS小鼠肝脏(P<0.05, t=4.025)、肾脏(P<0.05, t=2.828)、肠系膜(P<0.01, t=5.367)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加重。ELISA结果显示,炎症因子IL-6(P<0.01, t=3.365)、IL-1β(P<0.01, t=4.061)、TNF-α(P<0.01, t=4.460)和LPS(P<0.000 1, t=27.24)水平升高。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CUMS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与对照组小鼠明显不同,表现出菌群失调。与对照组相比,CUMS小鼠结肠组织中NF-κB(P<0.01, t=6.825)和NLRP3(P<0.001, t=9.561)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CUMS小鼠发生更严重的细菌感染。CUMS诱导的抑郁表型可能因为破坏肠道菌群组成和激活NF-κB/NLRP3信号通路,增加了小鼠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  
      关键词:抑郁症;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感染;肠道菌群;炎症   
      10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9572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蔡冠军,崔心远,李文毅,彭文芳
      2024, 45(4): 582-59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0
      摘要:目的探究转录因子KLF16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表达改变以及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小鼠构建NAFLD的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ND)和高脂饮食组(HFD);油酸诱导小鼠肝脏原代细胞构建NAFLD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油酸诱导组(OA);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AFLD动物和细胞模型中KLF16的表达变化。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AAV)和细胞瞬时转染siRNA构建KLF16敲减的体内外模型。油红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等方法检测KLF16敲减前后细胞NAFLD模型中脂质沉积的变化;RT-qPCR方法检测KLF16敲减前后细胞和动物NAFLD模型中脂质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LF16敲减前后细胞NAFLD模型中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结果KLF16在HFD组和OA组表达水平上调,KLF16敲低后OA组脂质沉积加重,肝细胞内TC水平组间无变化(P>0.05),TG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P<0.001)。同时引发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改变,KLF16表达改变也引发OA组中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改变。结论转录因子KLF16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脂质沉积。  
      关键词:克里佩尔样因子16;内质网应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质代谢;腺相关病毒;基因敲减   
      15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83248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马一楷,王耿,刘彩霞
      2024, 45(4): 593-601.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711.002
      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利用Joinpoint4.9.1.0软件基于GBD2019在1990-2019年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死亡人数、死亡率、伤残寿命调整年(DALY)数据和国家人口数据,描述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归因于吸烟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Joinpoint分析结果显示,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的平均年变化百分比( AAPC)值分别为-1.42%和-1.72%,女性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AAPC值分别为-3.26%和-3.70%,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AAPC值分别为-1.28%和-1.54%。归因于吸烟因素的年龄别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显示,各年龄段死亡率和DALY率随时间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40~45岁段下降速度最快,死亡率和DALY率AAPC值分别为-3.05%和-3.04%,其次为45-49岁年龄段,AAPC值分别为-2.73%和-2.72%。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表明,年龄效应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死亡率和DALY率随年龄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时期效应显示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死亡率随时期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除2005到2010时间组下降外其他时间段均随时期推进而上升;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DALY率随时期增加则呈波动变化。队列效应显示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死亡率和DALY率随出生队列的发展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差异,随时间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对男性的相应健康教育,尤其是35~39岁等年龄段吸烟者的控烟教育,提高食管癌一级预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食管癌;吸烟;疾病负担;Joinpoint回归模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17
      |
      1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83290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王越,林芳辰,苏琦,黄霞,周志迎
      2024, 45(4): 602-61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9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黄芩素对MCT3-E1增殖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其对口腔常见菌的抑菌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MC3T3-E1细胞分别培养在0、6、12、18、24 μmol/L的黄芩素浓度下,通过CCK-8实验检测黄芩素处理后MC3T3-E1的增殖活性;对成骨诱导培养后的MC3T3-E1进行ALP活性检测;RT-PCR法检测RunX2、BMP2、Osterix基因的表达差异。K-B纸片法检测黄芩素处理24 h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黄芩素可在一定程度降低细胞增殖活力,但不影响其继续增殖。18 μmol/L的黄芩素可以提高MC3T3-E1的ALP活性,并有效上调BMP2与Osterix的表达,下调RunX2的表达,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血链球菌的增殖(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黄芩素(18 μmol/L)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并且可有效抑制口腔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血链球菌)的增殖。  
      关键词:前成骨细胞;黄芩素;成骨作用;抑菌;分化;增殖   
      14
      |
      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957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临床研究

    • 李杰,叶敏,范瑞,张婧薇,刘艳秋,陈艺莉,董吁钢,姚凤娟
      2024, 45(4): 613-621.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711.001
      摘要:目的分析45例临床确诊的法布雷病(AFD)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估法布雷病患者应变图像,以期探索法布雷患者心脏早期受累在超声心动图(UCG)上的表现。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共纳入确诊为AFD的患者45例,根据UCG测量左室壁有无肥厚,分为左室壁肥厚组(17例,室间隔或左室后壁厚度≥12 mm)和无左室壁肥厚组(28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UCG检查及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应用TomTec工作站分析超声心动图图像,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UCG常规参数及心肌应变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AFD患者,年龄(32.33±16.11)岁,其中男性27例(60.00%)。左室壁肥厚组17例(37.78%),无左室壁肥厚组28例(62.22%)。45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50%)。与无左室壁肥厚组相比,左室壁肥厚组患者的靶器官受累比例明显增加。与无左室壁肥厚组相比,左室壁肥厚组患者的E/A,平均E/E'明显升高(P<0.05);左室壁肥厚组的整体、心肌层、心内膜以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周向应变(CS)及径向应变(R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AFD患者心肌层的整体和各节段LS、CS的绝对值均低于心内膜的对应值(P 值均<0.05)。AFD患者的中间段的LS、RS绝对值较基底段和心尖段高(P 值均<0.05)。结论早期收缩功能障碍与左室壁厚度无明显关系。2D-STE心肌应变可以早期监测AFD室壁肌层受累较心内膜严重,而中间段受累较心尖段和基底段轻。  
      关键词:法布雷病;左室壁肥厚;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应变;左室功能障碍   
      14
      |
      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83301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吕函璐,刘英梅
      2024, 45(4): 622-630.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3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评估特发性室颤患者的超声表型特征,为心律失常高危患者的早期预警提供超声影像学的支持。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首次诊断为特发性心室颤动(IVF)的患者,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基于二维灰阶、M型、双平面、频谱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斑点追踪、压力-应变环等技术,对纳入人群进行超声心动图多参数分析。超声指标包括传统参数、心肌机械运动参数、心肌电-机械活动参数以及心肌做功参数。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独立样本之间的比较。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评估超声心动图多参数对特发性室颤的诊断价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各超声参数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变异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VF患者9例,健康对照个体30例。共计702个左室节段和117个右室游离壁节段纳入心肌功能的分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VF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相对较低【(18.8±2.7)% vs.(21.2±1.9)%,P=0.004】,而左室机械离散度(LV-MD)相对较高【(44±13)ms vs.(36±9)ms,P=0.022】。心肌做功结果显示,IVF组的整体做功指数(GWI)低于健康对照组【(1991±365)mmHg% vs.(2319±408)mmHg%,P=0.037】。ROC曲线显示LV-GLS、LV-MD以及GWI对特发性室颤的诊断性能较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37以及0.722,截断值分别为19.5%、39.5ms以及2049mmHg%。上述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诊断体系,其AUC为0.800。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在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均呈现出较好的可重复性,ICC值均大于0.75。结论特发性室颤患者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左室功能异常。LV-GLS降低、LV-MD增加以及GWI降低,是恶性心律失常高危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关键词:特发性心室颤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显像;心肌做功;机械离散度   
      1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8391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王红莉,胡越,谭翠,顾然,梅静思,余玥幸,陈丽莉,龚畅
      2024, 45(4): 631-63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单纯黏液癌(PMC)和纤维腺瘤(FA)的超声表现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连续乳腺PMC初诊患者50例及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间的连续乳腺FA初诊患者100例超声资料。依据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评估两组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变的长径及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结果PMC患者中位年龄为47岁,而FA为33岁,PMC患者年龄较FA偏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C患者病变中位长径2.4 cm大于FA的1.8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C中,70% (35/50)表现为不规则形, 82%(41/50)与皮肤平行, 92%(46/50)边缘不清晰, 72%(36/50)内部呈低回声, 68%(34/50)后方回声增强;FA中,69%(69/100)表现为卵圆形或圆形,98%(98/100)与皮肤平行,54%(54/100)边缘清晰,98%(98/100)内部呈低回声,75%(75/100)后方回声未见变化,PMC与FA相应超声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而病变内是否存在钙化、病变的血流表现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FA相比,PMC患者年龄及病变长径偏大,并且在超声上,大部分乳腺PMC的形态及边缘仍表现为浸润性癌的生长特点,同时,PMC的后方回声增强,是其独特的表现。  
      关键词:乳腺;黏液癌;单纯黏液癌;纤维腺瘤;超声   
      15
      |
      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9589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陈心雨,朱云晓
      2024, 45(4): 637-64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1
      摘要:目的探索结合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的临床数据与超声影像多模态数据对小于胎龄儿(SGA)的预测价值,构建和内部验证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SGA 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单胎妊娠孕妇1 307例,根据INTERGROWTH-21st胎儿生长标准诊断SGA并采集包括临床一般资料、生化检验数据及产前超声筛查数据的多模态数据。轻度梯度增强算法(XGBoost)用于计算变量重要性,七种机器学习算法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衡量预测效能的主要指标,结合10%假阳性率下的灵敏度进行模型间比较。结果基于临床一般资料与生化检验数据构建的最优预测模型AUC为0.70 , 95%CI (0.609, 0.791),灵敏度为0.38 , 95%CI (0.236, 0.519)。基于产前超声筛查数据构建的最优预测模型效能优于前者,其AUC为0.77 , 95%CI (0.687, 0.858),灵敏度为0.62 , 95%CI (0.457, 0.743)。两个数据集合并组成多模态临床数据集,其最佳预测模型效能进一步提升,AUC为0.91 , 95%CI (0.851, 0.972),灵敏度为0.88 , 95%CI (0.745, 0.947),且模型校准显示拟合优度佳。结论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充分地探索了妊娠早期结合妊娠中期的不同类型临床数据对SGA的预测价值,证明了多模态临床数据用于SGA的筛查的绝对优势,为孕妇个体化管理提供准确且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预测模型;机器学习;妊娠早期;妊娠中期   
      1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9576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潘淑芳,常艳宇,王晓红,祖丽皮亚·莫明,买买提艾力·吐尔逊,崇雨田,朱建芸
      2024, 45(4): 649-65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4
      摘要: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6(17~54.5)岁。所有患者均有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史。诊断为脑膜脑炎12例,脑膜炎5例,脑炎1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脊髓膜炎。2例患者合并骨关节炎,1例患者合并附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乏力。虎红平板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的阳性比分别为11/12、8/9,血培养阳性比2/10,脑脊液培养阳性比4/16,脑脊液病原高通量测序(NGS)阳性比5/5。脑脊液呈渗出性改变,白细胞升高,以单个核细胞升高为主。所有患者均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或磺胺中的2~4种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来自布鲁菌病疫区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需要考虑神经型布鲁菌病的可能性。当脑脊液出现渗出性改变时,可以通过结合布鲁氏菌血清学、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和NGS来鉴别其他病原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GS可以明显提高神经型布鲁菌病诊断率。  
      关键词:神经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   
      16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8388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孙桂花,张志强,陈文秋,李婷婷
      2024, 45(4): 657-66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17.005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生殖男科领域现有的精液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双层密度梯度法中的300 ×g 20 min处理条件,以提高受精结局。方法收集2020年7月和9月以及2022年3月和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1 623例患者的精液标本进行实验。预实验中,比较四种不同的双层密度梯度方法(200 ×g 10 min、200 ×g 20 min、300 ×g 10 min和300 ×g 20 min)处理后标本的精子DNA碎片率和回收率。然后,筛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法作为新方法,并与目前在用的旧方法(300 ×g 20 min双层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受精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在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为单层密度梯度法,并与双层密度梯度法进行对比,检验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同时记录每组样本的数量和处理条件。结果在保证足够的精子回收率的基础上,发现四种双层密度梯度法中300 ×g 10 min的精子DNA碎片率低于300 ×g 20 min。因此,选择300 ×g 10 min作为新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300 ×g 10 min的总受精率、二核体(2pn)受精率均高于300 ×g 2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 ×g 10 min的卵裂率也略高于300 ×g 20 min,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密度梯度法的卵裂率高于双层密度梯度法,囊胚形成率低于双层密度梯度法,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现有的300 ×g 20 min双层梯度法,300 ×g 10 min双层梯度法成功提高了总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缩短了精液优化处理的时间;而单层密度梯度法虽提高了卵裂率、节约了试剂成本和操作时间,但其囊胚形成率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这些发现为生殖男科领域的精液处理方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精子DNA碎片率;双层密度梯度法;单层密度梯度法;受精率;卵裂率   
      23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178385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 张媛媛,朱浩智,许南松,余金吨,邓创忠,黄丽华
      2024, 45(4): 666-67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9
      摘要:目的了解华南地区某肿瘤专科医院就诊患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分析确诊检查完成情况,为加强常见传染病管理和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华南地区某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门诊、住院患者的传染病初筛项目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HIV-comb)、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Anti-TP)、丙肝抗体(Anti-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检出率及进一步完成确诊项目检查的检测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2年就诊患者的HIV-comb阳性率为0.07%,100%患者进一步完成HIV补充确证试验,HIV总体患病率为0.06%;Anti-TP阳性率为1.99%,100%患者进一步完成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总体患病率为0.51%;Anti-HCV阳性率为0.90%,仅26.61%患者进一步完成丙肝RNA定量检测,其中26.44%患者丙肝RNA高于检出下限;HBsAg阳性率为21.06%,仅54.40%患者进一步完成乙肝DNA定量检测,其中51.60%患者乙肝DNA高于检出下限。其中,门诊疑似肝炎患者核酸检测完善率低于住院(P<0.05),肝癌收治科室核酸检测完善率高于全院(P<0.05)。结论该肿瘤专科医院患者HIV、梅毒感染水平与一般人群相近,且100%完成确诊项目检查;丙肝、乙肝的感染处于较高水平,但核酸检测率较低,无法准确反映病毒复制水平。肿瘤专科医院应加强医务工作人员对肿瘤患者常见传染病初步筛查和确诊项目检查的重视,对传染病确诊病例提供抗肿瘤治疗的同时积极转介其到定点或综合性医院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肿瘤专科医院;患者;传染病;感染状况;筛查;诊断   
      18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8329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7-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