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45 3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专题

    • 何萍,潮敏
      2024, 45(3): 331-33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9.002
      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其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研究。它分布于机体的各处,根据所结合受体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TrkA)是其高亲和力受体,诸多研究表明NGF在与其结合后,根据其下游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不同作用。NGF与其结合后还对体内发生的其他信号转导通路有交叉影响作用。本文从不同的疾病症状对NGF与TrkA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从而探讨NGF/TrkA信号通路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作用。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受体;低亲和力神经营养因子p75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100
      |
      3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902416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何萍,张晔,张殷,孙起航,尤龙,潮敏
      2024, 45(3): 337-343.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24.003
      摘要:目的探讨索利那新改善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67例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过至少2周行为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52例予索利那新(每天5 mg)口服(服药组),并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尿失禁症状分为干性组(27例)与湿性组(25例),剩余15例拒绝服药的患儿继续维持行为治疗(观察组)。自服药开始随访3个月,分别收集每名患儿服药前、服药2周、服药4周、服药8周、服药12周连续3 d排尿日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并记录病程中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7例患儿均完成随访,其中44例患儿治愈(观察组3人治愈,12人未治愈;服药组41人治愈,11人未治愈),4例出现不良反应。①服药组较观察组随访末期OABSS评分显著降低(Z=4.524,P<0.001);观察组与服药组的治愈率分别20%、78.8%,存在显著差异(χ2=15.367,P<0.001);②随随访时间延长,服药组患儿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F=9.707,P<0.001)、日平均排尿次数降低(F=3.837,P=0.009)、尿急评分(χ2=482.835,P<0.001)下降;③干性组与湿性组随访3个月治愈率分别为81.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结论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口服索利那新(每日5 mg)可显著减少日平均排尿次数,增加平均每次排尿量,缓解尿急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对于治愈湿性患儿尿失禁症状疗效不显著。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尿急;儿童;索利那新   
      61
      |
      4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55904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综述

    • 代玉婷,石镜明
      2024, 45(3): 344-353.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9.006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性痴呆症中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引起AD发病的重要原因,然而其引发AD的病理机制同样存在多种争议。最近研究显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2)在AD病理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不仅可以作为Aβ内化的重要受体,还可能成为生物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阐明TREM2的结构和功能,将为AD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思路。本文将从TREM2的结构、TREM2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TREM2在AD中的病理学作用以及靶向TREM2治疗AD的现状进行系统性综述,这些总结将为AD的基础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髓系细胞触发受体;小胶质细胞;β淀粉样蛋白;细胞受体   
      60
      |
      4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20887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曲柄衡,童晓鹏
      2024, 45(3): 354-360.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9.003
      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小檗碱(BBR)是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生物碱。近年来研究发现,BBR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可以有效改善DKD的肾脏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改善糖脂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脏纤维化、调控DNA甲基化、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代谢及清除功能。本文系统性综述了BBR治疗DKD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为未来BBR的临床应用及DKD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檗碱;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改善;作用机制;系统综述   
      284
      |
      9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20891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余煜,姚燕丹
      2024, 45(3): 361-369.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520.001
      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医学科技的发展,患者对乳房美容要求相应提高。在保证安全性及可行性的前提下,腔镜小切口的优势被用于治疗乳腺疾病。在世界各地学者的大力推动下,腔镜治疗乳腺癌由理念变为现实。本文将简要地阐述腔镜治疗乳腺癌的发展史,介绍由专家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适应症,并在传统乳腺癌手术的基础上演化出腔镜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同时讨论腔镜治疗乳腺癌的争议及展望。  
      关键词:腔镜;乳腺癌;外科治疗;微创;研究进展   
      98
      |
      9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20895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余婷,刘海军
      2024, 45(3): 370-37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515.002
      摘要: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一种由O-键连接的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胞内蛋白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脑内普遍存在,其与转录、翻译和蛋白稳态等关系密切。O-GlcNAc糖基化修饰参与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现就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神经退行性变;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转移酶;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糖基化修饰   
      119
      |
      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9024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叶青,苏中振
      2024, 45(3): 377-38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25.003
      摘要:第一期相射血分数(EF1)是指从左室舒张末期至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到峰值的左室容积变化百分比,本文综述了EF1在早期检测主动脉瓣狭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即EF1作为一个反映早期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新指标,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能。  
      关键词:第一期相射血分数;射血分数;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斑点追踪技术   
      44
      |
      4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643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基础研究

    • 闫妍,许兆丰,黄嫣然
      2024, 45(3): 383-39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9.004
      摘要:目的局部免疫球蛋白高表达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重要病理特征,本研究主要探讨亚洲CRSwNP中边缘区 B 和 B-1 (MZB1)与局部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luminex、免疫组化染色对40例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和6名健康对照者的下鼻甲分别进行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CRSwNP中MZB1(P<0.01)和HSP90B1(P<0.0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ZB1蛋白表达在2型CRSwNP中表达显著增加。此外,MZB1与鼻息肉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呈线性相关(P<0.01,r=0.52)。MZB1与2型CRSwNP鼻息肉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5(IL-5)(P<0.05, r=0.4)、白细胞介素-13,( IL-13)(P<0.05, r=0.44)的表达也呈线性相关。MZB1与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数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r=0.72)。结论与对照组相比,MZB1在亚洲CRSwNP中表达显著增加,尤其是2型CRSwNP,并且与鼻息肉组织中IgE的高表达和CRSwNP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免疫球蛋白;边缘区B和B-1基因;IgE   
      32
      |
      2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20884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袁勋,班莉,田松麟,朱秋连,张贵平,覃媛,潘丽,侯宁
      2024, 45(3): 393-411.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515.003
      摘要:目的探究甲亢激活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诱导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甲状腺激素(T4 0.1 mg/kg/day;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0 d构建甲亢诱导心室重构大鼠体内模型。利用β-catenin抑制剂MSAB(14 mg/kg)同时给药30 d,通过Western-blot检测心肌肥厚主要标志物ANP以及β-catenin、FoxO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FoxO1的核内外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使用甲状腺激素(T3 20 nmol/L)处理心肌细胞24 h构建体外甲亢诱导心肌细胞肥厚模型,利用β-cateninsiRNA(30 nmol/L)转染心肌细胞敲低β-catenin,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抑制β-catenin对甲亢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厚的影响。结果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后β-catenin入核增多并于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结合发挥转录调控作用。β-catenin在甲亢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心肌细胞核内表达显著增加,而其经典下游转录因子TCF7l2表达无显著差异。我们的结果显示,MSAB抑制β-catenin明显改善甲亢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进一步研究表明甲亢诱导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表达明显增强,抑制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改善甲亢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结论甲亢性心肌肥厚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活化,抑制β-catenin/FoxO1改善甲状腺激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肥厚;β-连环素;叉头盒O1蛋白;心肌细胞肥大;MSAB;甲状腺激素   
      32
      |
      3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902437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临床研究

    • 李禧萌,李文娟,张珂,刘超然,祝云飞,占颖莺,梁明柱,洪国斌
      2024, 45(3): 412-419.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515.004
      摘要:目的探讨 T1 灰阶反转(rT1)图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骶髂关节结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 1 周内行骶髂关节MRI 及 CT 检查并符合 ax-SpA 诊断标准的患者52例, 共计104 个骶髂关节。两名放射科医师基于常规T1WI、rT1、T1WI + rT1三组图像,分别评估ax-SpA骶髂关节结构病变:骨侵蚀、骨质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在斜冠状位图像上将骶髂关节分为前、中、后 3 部分,每部分分骶面、髂面,共6个区域,并按拟定评分规则对上述 3 种结构性病变进行评分,其中1名医师间隔1月后再次进行评分。由第3名肌骨影像专科医师同样使用上述方法评估CT图像作为参考标准。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医师间及医师内分别评估各病变评分一致性;采用Friedman M检验比较三组图像对各病变评分与 CT评分的差异;以 CT为参考标准,采用诊断性试验分析计算三组图像诊断骨侵蚀、骨质硬化及关节间隙改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并采用McNemar 检验比较rT1、T1WI + rT1与T1WI的差异。结果三组图像评分各类结构病变医师间、医师内一致性好,其中以T1WI + rT1 的一致性最优,评估各类病变ICC≥0.856 95%CI(0.794,0.900),优于rT1及T1WI[ rT1:ICC≥0.819 95%CI(0.745,0.874),T1WI:ICC≥0.754 95%CI(0.656,0.827)];T1WI + rT1对各病变的评分结果与CT评分结果相当, rT1对骨侵蚀、关节间隙改变评分与CT相当(P>0.05)。相较T1WI,T1WI + rT1诊断各病变均有更高的准确率及灵敏度(准确率骨侵蚀:90.3% vs 76. 9%;灵敏度骨侵蚀: 91.6% vs 76.1%;准确率骨质硬化:89.4% vs 80.8%;灵敏度骨质硬化: 84.6% vs 73.9%;准确率关节间隙改变: 86.5% vs 73.1%;灵敏度关节间隙改变: 84.9% vs 60.4%;P<0.05);rT1提高了对骨侵蚀、关节间隙改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准确率骨侵蚀: 87.5% vs 76.9%;灵敏度骨侵蚀: 88.7% vs 76.1%;准确率关节间隙改变: 85.6% vs 73.1%;灵敏度关节间隙改变: 83.0% vs 60.4%;P<0.05)。结论rT1能提高ax-SpA骶髂关节结构性病变的诊断效能,T1WI + rT1效能更优。  
      关键词: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结构性病变;磁共振成像;灰阶反转   
      26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902445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吴草军,傅世舜,江桂华,马晓芬,田军章
      2024, 45(3): 420-428.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24.001
      摘要:目的童年创伤(CT)被认为是成年后发展为重度抑郁(MD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伴有CT的MDD(CT-MDD)患者的神经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T-MDD患者静息态全脑功能连接(FC)。方法对34名CT-MDD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进行全脑体素水平度中心性(DC)分析,选取两组间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进一步计算全脑FC。随后,将异常脑区DC, FC值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MDD组右侧额中回(MFG)的DC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基于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MDD组右侧MFG与右内侧前额叶和左侧楔前叶之间的FC增加(P<0.05)。此外,右侧MFG的DC值与CT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以右侧MFG作为ROI,其与默认网络(DMN)中的两个重要脑区右内侧前额叶和左侧楔前叶之间的FC增加,这可能表明CT-MDD患者的认知执行网络与DMN之间的同步性增加。这些发现可能为深入了解CT-MD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见解。  
      关键词:童年创伤;重症抑郁;度中心性;功能连接;默认网络   
      43
      |
      1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55386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林穗雯,姚敏蓉,吴芳燕,赵勇,林金梅,刘斌
      2024, 45(3): 429-437.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523.001
      摘要:目的建立福建省三明地区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研究各指标在妊娠期的变化趋势并与国内其他地区水平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23年3月29日至2023年6月28日在三明市第一医院产科就诊且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605名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并纳入同期229名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建立妊娠早、中、晚期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以P2.5~P97.5区间表示,对比各指标在妊娠期的变化趋势,并与全国各地区相同类型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SH、FT4、FT3在妊娠各期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早期TSH、FT4水平明显降低,妊娠早期FT3水平与非孕期妇女相似。妊娠中期开始,TSH水平升高、FT3及FT4水平逐渐下降。本研究建立的妊娠期甲状腺相关指标参考范围如下:妊娠早期:TSH(0.068,2.943)μU/mL,FT3(4.302,6.888)pmol/L,FT4(8.240,14.719)pmol/L;妊娠中期:TSH(0.419,3.274)μU/mL,FT3(4.074,6.629)pmol/L,FT4(6.726,11.980)pmol/L;妊娠晚期:TSH(0.422,3.570)μU/mL,FT3(3.741,5.850)pmol/L,FT4(6.103,10.347)pmol/L。全国各省市建立的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具有较大差异。结论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与非妊娠妇女不同,且妊娠各期孕妇TSH、FT3、FT4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受到地域、人群、实验室检测方法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三明地区特异性的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有益于本地区妊娠人群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关键词:妊娠;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甲状腺疾病;妊娠结局;各省市;比较   
      16
      |
      1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902448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袁欣,徐园园,朱正平,张敏,吴苏姝,王静文,王少康
      2024, 45(3): 438-44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25.001
      摘要: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7月-2022年9月,采用连续抽样法从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机构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简化的Berger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BHSS)及感知社会支持的多维度量表(MSPSS)调查抑郁状况、HIV耻辱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水平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 879份,抑郁检出率为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抑郁的风险更低[OR=0.534,95%CI(0.341,0.835),P=0.006];相较于抗病毒治疗时长<1年,抗病毒治疗时长1~5年[OR=0.729,95%CI(0.536,0.991)]、>5~10年[OR=0.516,95%CI(0.379,0.702)]、>10年[OR=0.603,95%CI(0.375,0.969)]抑郁的风险更低;相较于中低社会支持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是HIV/AIDS患者抑郁保护性因素[OR=0.430,95%CI(0.349,0.530),P<0.001];相较于未存在治疗药物副作用,存在药物副作用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OR=2.260,95%CI(1.833,2.786),P<0.001];同时在HIV耻辱感量表得分越高,抑郁的可能性越高。结论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患者抑郁检出率较高,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应加强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心理状态监测,开展心理干预,缓解心理问题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33
      |
      2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64376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吴祯,税星,吴震,陈泽锋,陈璘
      2024, 45(3): 446-45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314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对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并行CCTA显示存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50%~70%)的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临界病变血管304条。对以上纳入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行FFRct检查。FFRct以0.8为界,分为缺血组(FFRct≤0.8,N=108例)与非缺血组(FFRct>0.8,N=11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FFRct≤0.8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C/HDL-C对FFRct≤0.8的预测价值;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RC/HDL-C与FFRct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缺血组中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01)。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患者RC、RC/HDL-C比值、Non-HDL-C、APOB、HbA1c、FPG水平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C/HDL-C比值、RC、Non-HDL-C、TC、TG、LDL-C、HDL-C、LP(a)、HbA1c、FPG均与FFRct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RC、RC/HDL-C比值、Non-HDL-C、TG、LP(a)、HbA1c、FPG均与FFRct≤0.8均呈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C/HDL-C比值是FFRct≤0.80的预测因子(OR=4.682,95%CI 1.197~18.316,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界病变患者RC/HDL-C比值水平与FFRct≤0.8独立相关,RC/HDL-C比值可能成为评估冠状功能性缺血的潜在指标。  
      关键词:冠心病临界病变;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残余胆固醇;脂代谢   
      34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64373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方广东,贾贝贝,陈长春,姜善雨
      2024, 45(3): 457-46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9.001
      摘要:目的分析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出可行的防治建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围产期情况、临床症状、病原菌、危险因素及治疗等情况。结果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为8.40%(94/1 119)。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71.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应用抗生素≥7 d、有创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7 d及阴道分娩是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2.787、4.243、3.033、2.174。结论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长时间应用抗生素(≥7 d)、有创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7 d)及阴道分娩为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可通过采取加强围产期管理、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减少有创操作的防治办法来降低极早产儿晚发型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极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细菌感染;高危因素;防治策略   
      150
      |
      5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2089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李丹丹,黄国栋,马伟,刘怡伶
      2024, 45(3): 466-474.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515.001
      摘要:目的评估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实验测试值INR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为指导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术中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30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血浆输注剂量<15 mL/kg,n=214)和高剂量组(血浆输注剂量≥15 mL/kg,n=91), 并通过单因素,相关性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血浆输注量,血浆输注前后INR的变化情况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30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术中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11(8.17~19.05)mL/kg,其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患者术中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7.78(15.69~20.91)mL/kg和9.52(7.77~11.43)mL/kg,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低剂量组血浆输注前后INR变化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98(0.60~1.26)和0.50(0.35~0.76),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NR值的异常升高导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增加(P<0.001),OR 95%CI为6.757(3.068, 14.822),同时也增加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死亡风险(P<0.001),OR 95%CI为5.441(2.193, 13.499);术中血浆输注前后INR的改变值降低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P=0.001),OR 95%CI为0.244(0.107, 0.558)。相关性分析显示,术中血浆剂量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ICU时间(rs=0.569, P<0.001)和住院时间(rs=0.302, P<0.001)呈正相关。结论在接受术中血浆输注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高血浆输注剂量和术前异常高的INR值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而输注血浆后INR值校正程度更高的手术患者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结果。  
      关键词:血浆剂量;心脏外科;国际标准化比率;红细胞;临床预后   
      26
      |
      3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90243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夏坤健,王琳,孙振华
      2024, 45(3): 475-483.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24.002
      摘要:目的探究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是否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方法以2013年5月2日至2018年5月2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无/轻度骨髓抑制)与病例组(重度骨髓抑制)。本研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TNBC患者2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125例(0级骨髓抑制20例、Ⅰ级骨髓抑制43例、Ⅱ级骨髓抑制62例),病例组患者126例(Ⅲ级骨髓抑制114例、Ⅳ级骨髓抑制12例)。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Nottingham分级、脉管内癌栓、化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对TNBC患者DFS及OS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间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病例组患者5年DFS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5.2% vs. 85.7%,P=0.027),5年O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 vs. 95.2%,P=0.05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是TNBC患者DFS(HR=0.332,95%CI:0.173~0.638,P=0.001)及OS(HR=0.193,95%CI:0.062~0.602,P=0.005)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TNBC患者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DFS较无/轻度骨髓抑制患者的长,OS亦有延长的趋势,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良好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化疗;骨髓抑制;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   
      40
      |
      5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57205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 陈烁烁,杨正菲,黎紫璇,叶桂彤,杨晓,王梦怡
      2024, 45(3): 484-49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419.005
      摘要:目的评估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的新型眼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用于测量眼轴、角膜曲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比较其与IOL Master 500的一致性。方法同一名操作者随机先后顺序使用新型眼球生物测量仪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采集屈光不正儿童右眼数据,以评估两仪器间一致性。其中部分儿童接受了Myopia Master重复性、再现性评估。数据包括眼轴(AL)、平坦角膜曲率(K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J0、J45。结果136人纳入一致性研究,其中58人纳入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Myopia Master在AL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再现性(重复性Sw=0.02 mm, ICC=0.999;再现性Sw=0.04 mm, ICC=0.998),在角膜曲率测量显示中等的重复性[Sw范围:(0.04~0.12) D,ICC:(0.861~0.991)]和再现性[Sw范围:(0.06~0.20)D,ICC范围:(0.835~0.992)]。Myopia Master与IOL Master 500测量平均差异为AL(-0.01±0.04)mm、Kf(-0.09±0.15)D、Ks(-0.47±0.40)D、Km(-0.28±0.23)D、 J0(0.18±0.20)D和J45(-0.01±0.12)D。结论在儿童近视筛查中AL和角膜曲率测量中显示出高重复性和再现性,但临床上AL和角膜曲率在Myopia Master和IOL Master 500之间不可互换使用。  
      关键词:部分相干干涉;眼轴长度;角膜曲率;重复性;再现性;一致性   
      36
      |
      5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5520888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6-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