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45 6

      名师名医专栏·献礼百年校庆

    • 周丽华,李明哲,Prince Last Mudenda Zilundu,孙诗竹,汤地,付饶,何裕隆
      2024, 45(6): 853-86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30.007
      摘要:目的为提高学生应用基础学科知识的能力,本研究在中山大学《临床解剖学》课程中,实施结合导师制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探讨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承担临床前期课程的有效性,以求获得更完善的教学方式。方法参与者共有37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名解剖老师,49名手术科医生,7名教辅人员。学生分10个小班以每周分两批次上课,每个小班学生、解剖老师、外科医生、教辅人数比例为40:1:2:1。课程结束后使用SurveyPlanet系统收集学生完成的课程体验量表(CEQ)和教学质量评价量表(SEEQ),并从大学评分系统获取学生成绩,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EQ和SEEQ问卷收回率分别为60.3%和54.6%。CEQ分析显示学生对课程总体满意度为7.12分,处于中等水平。目标清晰度、教学质量和通用技能发展等维度反映了学生对课程效果满意,而工作量和评估维度则反映出学生担忧课业过重、考试较难。基于性别差异的分析提示男女学生的评价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满意度对学习体验的影响很大,满意度较高的学生对课程内容均持肯定态度(P<0.01)。SEEQ进一步证实了临床解剖学课程受到普遍欢迎,其中学习、热情和个人交流等方面得分较高。开放式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一致性、部分考试内容超出教学内容。对比结合导师制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学习成绩,发现,实行导师制后的学生成绩有所提高。结论结合导师制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临床解剖学》课程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未来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质量控制、教学大纲内容和考试内容一致性方面继续努力。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导师制;临床解剖;课程满意度;课程体验   
      10
      |
      1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2074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特约综述 ·献礼百年校庆

    • 陈文灿,周倜
      2024, 45(6): 866-87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30.002
      摘要:N-钙黏蛋白(N-cadherin),也称作神经钙黏蛋白(neural-cadherin/Cadherin-2),是一种钙依赖的跨膜糖蛋白,在细胞间粘附、细胞分选、神经发育以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N-钙黏蛋白的功能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理解肿瘤转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钙黏蛋白功能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其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N-钙黏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以期为未来N-cadherin作为新靶点治疗疾病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N-钙黏蛋白;调控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发病机制;临床应用   
      33
      |
      13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20732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周悦,胡丹丹
      2024, 45(6): 876-88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11
      摘要:育龄期女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在1.5~10例/万人。生物制剂作为该类疾病的新兴治疗手段,由于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亦在育龄期妇女广泛使用。研究显示,不同生物制剂在穿透胎盘屏障方面差异显著。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儿科学会(AAP)尚未对妊娠期生物制剂暴露婴儿提出统一的疫苗接种方案。本文拟对育龄期女性在妊娠期选择不同的生物制剂、对胎儿及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明确的指导,促进母婴健康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妊娠期;婴儿;疫苗接种;生物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   
      141
      |
      10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8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基础研究·献礼百年校庆

    • 刘芳,李明熹,颜建云
      2024, 45(6): 883-890.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2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处理细胞,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浓度定量检测细胞钙化,Western blot检测红景天苷对成骨样分化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检测红景天苷对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的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的影响;检测红景天苷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采用TLR4 小干扰RNA(si-TLR4)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TLR4介导红景天苷对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浓度定量结果提示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改善高磷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P<0.05)。与高磷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250 μmol/L、500 μmol/L)下调成骨样分化蛋白RUNX2(P<0.05)和BMP2(P<0.05); 250 μmol/L、500 μmol/L浓度的红景天苷还下调高磷诱导的TLR4(P<0.05)和p-NF-κB p65(P<0.05)的表达,而对NF-κB p65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红景天苷(250 μmol/L、500 μmol/L)抑制炎症因子IL-1β(P<0.05)、IL-6(P<0.05)的蛋白水平。此外,茜素红染色及钙定量提示,红景天苷可增强敲低TLR4对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关键词:红景天苷;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钙化;炎症;NF-κB   
      20
      |
      3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991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陈慧婷,吴玉岚,曾飞翔,温冬艳,刘伟莹,陈若青,李旅萍,金宇
      2024, 45(6): 891-901.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30.001
      摘要:目的调查儿童一岁半时视屏内容类型及屏幕暴露频率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的关联,并探究户外活动与视屏行为的交互作用对关联关系的影响,为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及可行方案。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使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1所幼儿园中5 648名儿童的家长及教师进行调查,采用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TRS)评估儿童的多动行为,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儿童的基本信息、一岁半时视屏内容类型、屏幕暴露频率及户外活动频率。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在控制儿童的年龄、性别、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条件下,探究视屏行为与多动行为的关联及其与户外活动的交互作用。结果儿童学龄前期多动行为总体检出率为3.2%,品行问题为2.1%、多动问题为2.1%、注意力不集中-被动问题为1.3%、多动指数为0.9%。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一岁半时屏幕暴露为“每周2~4次”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的检出率升高有关,比值比(OR) [95%置信区间(CI)]为1.682 (1.141, 2.480)。每天均有屏幕暴露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品行问题、多动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被动问题和多动指数的检出率升高均存在关联,OR (95% CI)分别为2.136 (1.218, 3.746)、2.321 (1.185, 4.546)、2.300 (1.208, 4.380)、2.776 (1.267, 6.085)和3.640 (1.525, 8.687),但这种关联在一岁半时每天进行户外活动的儿童中并未发现(交互作用P值<0.001)。未发现视屏内容类型与多动行为的关联(P>0.05)。结论幼儿期屏幕暴露频率与学龄前期多动行为问题显著相关,户外活动可以削弱高频屏幕暴露与多动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提示家长及学校应重视对幼儿视屏行为和户外活动的科学引导,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为儿童行为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多动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视屏行为;户外活动;学龄前儿童   
      10
      |
      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2073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临床研究·献礼百年校庆

    • 肖洁,王秀菊,谢双锋,李益清,张国扬,杨文娟,刘红云,聂大年
      2024, 45(6): 902-911.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30.008
      摘要:目的评价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22例,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2例患中位年龄为71.5岁,含泊马度胺的全口服二线治疗方案包括IPD 7例,PCD 11例, XPD 2例,PD 2例,中位治疗周期数为14,二线治疗ORR为63.64%,VGPR以上疗效为 36.36%。有来那度胺暴露史的13例患者中,ORR为53.85%, VGPR以上疗效为23.08%;无来那度胺暴露史的9例患者中, ORR为77.78%,VGPR以上疗效为55.56%;两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伴遗传学高危的患者12例,ORR为50%,VGPR以上疗效为16.67%。整体中位随访时间10.6(2.0,39.3)个月,10例出现疾病进展,其中6例因原发病进展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其中来那度胺暴露的13例患者,中位PFS为10.6个月;非来那度胺暴露的9例患者,中位PFS未达到。≥3级不良事件占18.18%,包括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及肺部感染。没有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含泊马度胺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有居家治疗意愿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泊马度胺;多发性骨髓瘤;二线治疗;疗效;安全性   
      12
      |
      4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20729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钟晓珠,林佳钏,宋其荣,付莎,舒婷,汤颖,王平
      2024, 45(6): 912-92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9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肌肉减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94例CKD患者,其中34例为肌肉减少症患者,60例为非肌肉减少症患者。每位患者完成简易评分问卷(SARC-CalF)、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简易功能评估测试(SPPB)、握力测试、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及大腿肌肉的常规超声和SWE检测。分析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常规超声及SWE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筛选有效的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各指标独立及联合应用评估CKD肌肉减少症的效能,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KD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结果肌肉减少组的上臂围、小腿围、6米步速及握力均低于非肌肉减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减少症组SARC-CalF评分及SPBB评分更低,营养状况更差。两组间的超声指标,包括皮下脂肪厚度、股直肌厚度、股直肌与股中间肌厚度之和、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弹性模量、股内侧肌弹性模量,均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肌肉质量指数(SMI)与股直肌厚度及股直肌横截面积呈中度正相关(0.3<r≤0.6);50 kHz-下肢相位角与股直肌厚度有较高正相关性(0.6<r≤0.8),同时与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弹性模量、股内侧肌弹性模量及股外侧肌弹性模量均有中度正相关性(0.3<r≤0.6)。综合常规超声指标(皮下脂肪厚度、股直肌厚度、股直肌与股中间肌厚度之和、股直肌横截面积)诊断CKD肌肉减少症的AUC为0.823(95% CI:0.820, 0.825)。综合SWE指标(股直肌弹性模量、股内侧肌弹性模量)诊断CKD肌肉减少症的AUC为0.724(95% CI:0.718, 0.725)。有效的常规超声指标及SWE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10(95% CI:0.908, 0.912)。纳入除股内侧肌弹性模量之外的7个超声指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模型,此时AUC为0.914(95% CI: 0.913, 0.916),灵敏度为0.952,特异度为0.808。结论常规超声联合SWE可作为检测CKD患者肌肉减少症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肌肉减少症;慢性肾脏病;剪切波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诊断价值   
      9
      |
      1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988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王英祥,古健,王佳
      2024, 45(6): 923-929.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0608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炎症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间的差异,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术前血清炎症标志物及肿瘤标志物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差异的指标使用ROC曲线来分析其特异度、敏感度及最佳截断值。共408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82名患者,子宫内膜癌组326名患者。结果患者术前血清白细胞计数(P=0.039)、单核细胞计数(P=0.046)、血小板计数(P=0.031 7)、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P=0.017)、CA-125(P<0.000 1)、HE4(P<0.000 1)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间有统计学差异,为这些存在差异的指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白细胞(P=0.041)、血小板(P=0.045)、PLR(P=0.007)、CA-125(P<0.000 1)、HE4(P<0.000 1)在子宫内膜癌的识别中,其预测价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单个指标,联合指标CA-125+HE4+PLR+白细胞+单核细胞具有最大AUC [0.76(0.70~0.81)],其预测价值更高。结论CA-125+HE4+PLR+白细胞+单核细胞联合筛查可帮助识别子宫内膜癌,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内膜癌保守治疗的患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关键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血清炎症标记物;肿瘤标记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24
      |
      1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7879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周瑾,张培珍,谭章敏,李婥,姚琳,何田田,尹玉竹
      2024, 45(6): 930-940.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10
      摘要:目的探讨对择期剖宫产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否会导致孕妇围术期血糖异常以及增加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择期剖宫产并接受ERAS处理的单胎妊娠孕妇。其中血糖控制良好GDM孕妇纳入GDM组,以产妇年龄(18~30岁;30~35岁;35~40岁,>40岁),BMI(<18.5 kg/m2;18.5~24.9 kg/m2;25~30 kg/m2;>30 kg/m2)及胎龄(7 d内)为标准,1:1匹配非GDM产妇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后孕产妇血糖变化趋势、任何时段的高血糖、低血糖,以及新生儿低血糖、低Apgar评分、血气分析中异常PH值的发生率,分娩后即刻转儿科率。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孕妇150例,其中GDM组(n=75),非GDM组(n=75),两组孕妇手术当日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4.4 ± 0.5) mmol/L vs. (4.3 ± 0.5) mmol/L; t=1.395,P=0.165],在饮用300 mL(含低剂量碳水化合物42.6 g)的清亮饮品后30 min达到血糖峰值[(7.2± 0.9) mmol/L vs. (6.4±0.8) mmol/L; t=5.773,P<0.001],后快速下降,在口服碳水化合物后120 min时血糖基本回到口服碳水化合物前水平,GDM组血糖均显著高于非GDM组(P <0.005)。虽然在口服碳水化合物后30 min的血糖峰值中,GDM组孕妇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3% vs. 1.3%,χ2 =11.354,P<0.001),但并未发生严重高血糖(≥10 mmol/L)。GDM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与非G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 vs. 28%,χ2 =0.564,P=0.453)。与非GDM组相比,在调整了年龄+BMI(Model 1);初产+分娩孕周(Model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Model 3);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时间+术中出血(Model 4);新生儿体质量(Model 5)后,ERAS并没有显著增加GDM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结论对血糖控制良好的GDM孕妇择期剖宫产前实施口服低剂量碳水化合物的ERAS方案不增加孕妇术前严重高血糖及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妊娠期糖尿病;择期剖宫产;术前碳水化合物饮料;新生儿低血糖   
      5
      |
      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8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特约综述

    • 赵江宇,郭兴
      2024, 45(6): 941-95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8
      摘要:亨廷顿病(H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亨廷顿蛋白(HTT)基因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认知下降和精神症状。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能量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异常,钙稳态失调等方面与HD之间的关系愈发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在本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多种形式与HD之间存在的联系,旨在强调线粒体功能障碍在HD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亨廷顿病;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钙稳态   
      28
      |
      5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901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综述

    • 王美岚,刘莲
      2024, 45(6): 953-960.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6
      摘要:乳酸菌具有营养、抑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在食品、农牧业、工业、医药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乳酸菌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关注焦点集中于胃肠道疾病、泌尿道感染、慢性鼻炎、抗肿瘤等,却鲜有介绍乳酸菌在眼部应用的研究进展。乳酸菌治疗眼病的作用机制除了通过调节炎症外,还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机制治疗眼病。本文通过回顾乳酸菌在眼表疾病、真菌性角膜炎、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疾病的应用,按乳酸菌株及其相关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比较不同的乳酸菌株治疗眼科疾病的差异,总结了乳酸菌在眼部研究中的体外、体内及临床证据,使用乳酸菌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对眼科疾病的应用展现出显著的创新性和临床意义,拓宽了乳酸菌在眼科的应用范围,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乳酸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眼科疾病;治疗   
      11
      |
      2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903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高鑫海,何升华
      2024, 45(6): 961-967.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30.003
      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诊断方法在精确性和效率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人工智能(AI)技术近年来在医学诊断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医学影像分析和病变识别方面。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能够自动分割和识别影像数据中的病变区域,大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综述了A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提高诊断精度和个性化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推动AI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颈椎病;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13
      |
      16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78792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刘永,张海鸿
      2024, 45(6): 968-97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3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腰背痛的困扰,给患者和社会带来负担。椎间盘退变(IVDD)是导致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阐明IVDD的致病机制对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Sonic Hedgehog(Shh)通路在IVDD中的研究报道不断出现,Shh信号通路在椎间盘的形成和出生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该通路的表达变化伴随着椎间盘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靶向Shh信号通路可能在IVDD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Shh通路在IVD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试图探索该信号通路与IVDD的各种已知病理之间的可能联系,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探究IVDD的有效治疗方式及预防手段提供参考。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Sonic Hedgehog;髓核细胞;脊索细胞;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   
      10
      |
      16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60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潘蕊,张铭
      2024, 45(6): 976-982.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4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Hippo信号通路可通过参与脑损伤相关的神经再生、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影响I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本文就Hippo信号通路在IS中的作用机制及通路间互作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上治疗IS提供更多的选择及思路。  
      关键词:Hippo信号通路;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12
      |
      1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60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李雨凝,张乐蒙
      2024, 45(6): 983-993.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30.004
      摘要:抗肿瘤免疫治疗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不仅限制了免疫治疗的长期有效性,还可能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因此,如何克服免疫治疗耐药,已成为当前癌症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案和选择,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它们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的独特作用使其在抗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前景。对于癌症治疗中的TAM研究,当前的探索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挑战。这些研究不仅涉及TAM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作用机制,还涵盖了TAM在TME中与其他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就TAM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癌症   
      26
      |
      6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620727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舒妍妍,林旭红
      2024, 45(6): 994-100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5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疾病,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前已有的机制研究不足以满足越来越高发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现状。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近几年,心血管疾病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改变是促使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对肠道菌群失调进行纠正可能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策略。因此,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肠道菌群;心血管疾病;肠道通透性;作用机制;治疗   
      6
      |
      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897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临床研究

    • 高鹏,刘才周,朱陇东,李俊峰,于海涛,姚立琼
      2024, 45(6): 1006-1016.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1
      摘要:目的临床上经常以ALT是否正常等因素将乙型肝炎感染者分为乙型肝炎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并且以ALT ≥2UNL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阐明其理论学依据,本文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对此进行探讨。方法分层随机选取不同ALT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32例,作为干扰血清。经干扰血清干预HSC后,分别用MTT法检测HSC增殖, 流式细胞仪检测HSC细胞周期, RT-PCR 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TGF-β1、Smad3、 Smad7、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同时对ALT ≥2UNL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24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结果在ALT正常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无差别性影响。而在ALT异常状态下,特别是 ALT ≥2UNL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HSC增殖加速,处于G0/G1期的明显减少,而处于S期,G2/M期的明显增多以及TGF-β1、Smad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Smad7 mRNA及蛋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抗病毒治疗前相比抗病毒治疗后,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明显减弱。结论本文揭示了在不同ALT状态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的差异性影响,并通过抗病毒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补充说明了以ALT 为节点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病毒载量;肝星状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分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8
      |
      17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98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杨传梅,苏雅妃,沈潞华,张虹,王腾,季思宇,肖志勇
      2024, 45(6): 1017-102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21.007
      摘要:目的探索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R)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IFS)发病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NIFS患者标本归为NIFS组,30位健康志愿者的样本归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标本,HE染色分别检测各组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ER表达情况,qPCR测定NF-κB、IKK和MASPIN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NF-κB、IKK和MASP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IFS组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NIFS组中ER评分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FS组中平均高密度值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FS组的NF-κB、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IKK)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MASPIN)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和P<0.05),NIFS组的NF-κB、IKK和MASPI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P<0.01),且NIFS组中NF-κB、IKK和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和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ER、NF-κB、IKK和MASP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表明ER阳性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提示雌激素及其受体参与了NIFS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雌激素受体;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核因子κB;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11
      |
      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5599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 邱珊娇,许钰英,张军,陈德禄,徐诚,马华梅,刘钧澄,林少宾
      2024, 45(6): 1026-1035. DOI: 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241030.005
      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合并苗勒管残留(MDR)患儿资料,并综述既往文献的报告,提高对CAIS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的再认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患儿病史回顾,体格检查,染色体、全外显子基因测序、促卵巢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总睾酮、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抑制素B、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17羟孕酮等实验室检查,以及盆腔彩超、盆腔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并在腹腔镜下发现苗勒管结构。同时总结分析既往文献报道的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合并苗勒管结构类似病例。结果该患儿临床表现为女性表型,以原发性闭经来就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升高,盆腔MRI示双侧隐睾,未见子宫附件,染色体核型 46,XY,全外显子基因检测:AR基因半合子致病性变异c.2359C>T(p.Arg787*),AMH、AMHR2基因检测无异常。在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时发现发育不良睾丸及发育不良子宫。病理提示睾丸旁存在输卵管样结构。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基因确诊为CAIS并存MDR,且有详实数据的病例共11例。总结发现合并MDR的首诊表现、生化资料、性腺病理与无MDR的CAIS患者类似。结论本研究报道的CAIS患儿合并MDR,拓宽了CAIS的临床表现谱,为苗勒管退化的基础研究提供一种非依赖于AMH-AMHR2信号调控的思路。  
      关键词: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苗勒管;苗勒管残留;性发育异常;雄激素受体基因   
      14
      |
      24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5787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08
    0